机房空调机组一般都是在安装现场充注制冷剂 ,制冷剂充注主要有两种方法 : 称重法与观察压力法 。两种方法各有特点 ,在很多场合 ,二者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。
机房空调机组的充注量可在实验室精确测定 ,然后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修正 ,就可基本确定每一台现场安装的机房空调机组的充注量 ,然后据此可用称重法将制冷剂充入机组 。但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两个问题 ,有时机组的充注量的准确值不容易确定 ,有时现场不容易找到准确称重的设备 ,此时只能用观察压力法进行制冷剂的充注 。
观察压力充液方法的要领是以蒸发压力为主 , 冷凝压力为辅 。因为机房空调机组的冷凝压力绝大多数都是可无级调节的 ,可预先少充一部分制冷剂 ,先将冷凝压力稳定在 1 . 4~1. 6 MPa ( 14 ~16 kg/ cm2 ) 左右 ,然后再调节蒸发压力 ,在室内温度24 ℃的时候 ,保证蒸发压力稳定在目标值附近即可 。对于 J H F32 机组来讲 ,目标蒸发压力为 0. 56 MPa (5. 6 kg/ cm2 ) 左右 ,而对有些机房空调机组 , 该目标压力则可能低一些 ,比如大多数机房空调机组的蒸发压力设定值为 0. 48 MPa (4 . 8 kg/ cm2 ) , 这与蒸发器及送风机的配置有关 。
但观察压力法受室外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。室外温度比较低时不易准确充注 。比如在冬季室外温度很低的时候充液 , 当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 、冷凝压力都已在设定值附近 , 如果此时继续充入制冷剂 ,由于冷凝风机可根据冷凝压力的变化无级调节转速 ,仍可将冷凝压力稳定在 1 . 4~ 1. 6 MPa (14~16 kg/ cm2 ) 左右 ,因此这时很难确定制冷剂是否充注过量 。而到夏天温度高时 ,充注过量的机组由于冷凝器空间被多余的液态制冷剂所挤占,易高压报警 ,此时需放出制冷剂 ,即使放出过多 , 冷凝压力仍可稳定在11 4~11 6 MPa (14~16 kg/ cm2 ) ,因此 ,即使放量过多导致机组制冷剂不足也不易发现 ,而制冷剂不足的机组在气温低时可能低压报警 ,如此循环 。
可见 ,观察压力法虽然看起来简单易行 ,但对维护人员的现场调试经验要求很高 。
其实 ,充注量不合适并非直到机组高 、低压报警时才能发现 。通过观察相关部件中的变化也可发现问题 。如发现膨胀阀出口结霜 ,可初步判断为充注不足导致蒸发温度低于 0 ℃引起的 ;而压缩机机壳结霜或结露一般是充注过量所致 ,具体原因如下所述 。
过量的制冷剂一般是以液态形式积存于冷凝器下部 ,并在强制对流的空气中得到继续冷却 ,过冷度增大 ,单位质量制冷剂可释放的冷量增加 ;而且由于冷凝压力增大 ,导致膨胀阀的流通能力增强 ,制冷剂流量也增加 ,在蒸发器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 ,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不容易完全蒸发 ,导致蒸发器回气带液 , 在压缩机的抽吸作用下 ,回气中的液态制冷剂在压缩机吸气口闪发 ,造成吸气口低压 ,同时闪发制冷剂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在压缩机吸气口附近凝结 , 导致压缩机壳出现大量凝露或结霜 。
本文转自 :中国制冷网